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華德福如何為孩子說故事? Nicole故事教學筆記


(圖註:Nicole老師跟同學要來手帕,隨手就做出一隻兔子,抖動著到布圈裡面睡覺,微妙微肖的哩!


DAY1
12/10

1、幼兒需要內斂的說故事方式—可讓幼兒激發更多想像力。

2、故事樹


【樹根】故事的根源文化


古老的故事藉由口耳相傳

1:非洲人在用餐時,家中的阿嬤會對大家說故事。

2:澳洲原住民裡頭有專業說書人

3:從前的德國人拿琴邊彈邊說故事,及mama說睡前故事。

4:用圖像加入的方式,如:圖片、繪本、手偶、中國皮影戲、傳統偶戲。



3、故事守衛著人類的想像力。

4、故事地圖:畫下分段關鍵圖,形成故事的流。

5、故事是最好的老師』,
  
6、         當你選故事時,需要問自己2個問題:


(1)    這是我目前能選的最好的故事嗎?


(2)    這故事能餵養我的孩子/班上全部的孩子嗎?

老師舉例,在幼兒園講述兄妹失散又重逢的故事,影射鞋子的左右腳被孩子們分離了,在兩個禮拜之後,不需要說教,雖然不在鞋櫃上,但孩子們的鞋子竟然都可以成雙成對



Nicole老師強推書籍:

"故事知道怎麼辦"( by Susan Perrow)




7、為每個年紀孩子不同的意識發展,挑選不一樣的故事。

8、說故事的人需要避免把聽者"個別化"。(千萬不要刻意把主角對比某個孩子 )

9、丰富的感官描述能幫助7~14歲孩子的內在發展。比如:主角拿著蘋果的香味、外形…

10、                貼近觀眾是必要的,撿選外國故事時,需轉換故事元素更改成符合當地文化)來說,讓孩子與故事更加聯結。例如:復活節彩蛋是兔子帶來的,因為西方國在獵兔時,野兔總會從四面八方衝出來分散狩獵者的注意力,對西方國家而言,兔子有犧牲、奉獻的精神。然而在某些國家免子是奸詐、狡猾的,之前老師曾在其他地方聽過用海豚取代兔子的形象(海豚曾在大海中救援過無數的當地人,曾有一個沖浪者獨自在海上,被一群海豚包圍,原來是附近有鯊魚出沒,海豚也有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對當地人而言,反而更加貼近)

11、                0~7歲的小小孩容易被故事中的動詞吸引,7~14歲的孩子則容易被形容詞吸引。

12、                幼兒故事中盡可能讓動物回到原型,比如驢子是固執而不聰明的,而盡可能不要顛負。







DAY2
12/11

1、華德福幼兒園典範模仿同時,而非一前一後。

2、故事在傳遞時不強迫孩子接受,而讓不同狀態的孩子自由抓取自己所需要的,說故事時不過度擴張自己對孩子的想望加諸於孩子身上。

3、可以自己試試兩種說故事的方法:內斂vs戲劇化,會有不同的效果(傾聽受試者/聽者的感受落差)。

4、說故事的人內在要有足夠的生命力,自我圖像要夠豐富,你不必要對孩子又跳又唱,卻仍能被你吸引,在你說玉皇大帝,你就是玉皇大帝,你自己的、與內在的丰富,激起孩子渴望進入你的故事、探索你腦海中的圖像,而終將建構屬於他自己的圖像。

5、火象的孩子較多的班級,可以在故事中加點料,但是整體依然要符合這個年紀孩子狀態需要的方式。


7故事中場景完整的樣貌已在你的心中


→不需要強加過多的描述


在你說故事時自然而吸引人(因為你的內在很有料!)


內在圖像愈丰富,愈能滋養孩子。

8、【練習時間】圖片描述練習。不妨從食物練習開始


(閉上眼睛,先用各種方式精準的形容出這個食物的味道,然後品嚐它,看是否能詳細形容它在嘴裡的滋味…)



9、說完故事之後,切勿去分析,一旦提問與分析,這個故事就死了、被切割得支離破碎…,讓故事先停留在那裡(孩子的心裡)一陣子。也許想在故事裡做的工作,幾天後再開始進行。




10、                當孩子問故事是你編的嗎?

故事可以不屬於任何人的

故事來拜訪我,和我相遇,也與孩子相遇(好喜歡這個說法~~~大心心!)


11、                如果你是一個好的說書人,故事會來找你(阿停覺得好美啊~)


12、                當孩子問你:「這是真的嗎?

                         也請你問自己:「你有多相信這個故事?

→如果這個故事是活生生活在你裡面,你會知道how to answer


如果你接納、了解這則傳說、故事裡的智慧


如果連你自己也懷疑,也可回答”who knows”



13、故事技巧(5p):音調、咬字、力量、速度、暫停

(然而Nicole老師想刻意強調技巧,老師說當說故事的人夠進入故事,這個故事自然而然會教你怎麼說他,例如, 該大聲的時候自然你就會知道要大聲…)


13、                有些講者很害怕暫停的 空白 的感覺,其實孩子是很享受的,有位西方的名演員曾說:「台詞是劇作家寫好的,唯有台詞和台詞間的暫停,是由我創造的!


14、                忘詞又何妨
             說書人需要有一直在故事裡的定力,忘詞時可以停留在上一個畫面做更多的描述(好喚醒自己內在的下一個場景),也讓聽者能一直stay in  the story,不要脫離故事



Nicole老師指出,對低年級前(8歲前)的孩子說故事,
儘可能保持內斂

安靜的坐著說,圖在心中,

學習內在的力量去贏得孩子的注意力


在幼兒故事中,簡單而有很多重覆的情節,會讓孩子很喜歡,也很容易複誦。


而愈大的孩子,才需要更多的力道去演譯一個故事(漸置入星芒的力量)。



老師舉了一個《老奶奶和小老鼠》的織布故事
(故事中的小老鼠一直來問老奶奶在做甚麼)
我回去對兩個不同年紀的孩子做測試

7歲的涵一直問:「然後呢?不願讓故事結束在如此簡單的部份,期望有更精采的後續...

5歲的Bob則是非常享受,
還在睡前兀自唱起了老奶奶編織時唱的歌呢!



(圖註:幼兒真的非常喜歡簡單的故事。願意為孩子目前的狀態,訴說合宜的故事,是一種大人愛護孩子的方式,保有他們的單純與良善)



---------------------------------

Nicole老師補充"故事的儀式"--

有同學詢問為兒童說故事前,進行儀式的意義?
(華德福老師好像在說故事之前都會做很多儀式,但是我們做媽媽的回家,要睡前說故事,沒辦法做這麼"搞工"的儀式怎麼辦?還有救嗎?)


有些地方只能在晚上說故事。
在德國很多華德福學校在說故事時關窗簾for迎接故事

因為--有儀式(比如唱歌),會讓故事更有存在感(老師說會讓故事進來得更快,就彷彿故事也是個,要進到這個妳與孩子們的空間裡…)

∞其實關於歡迎故事來到這個孩子們的空間的方式有很多:
(1)佈置故事角也是一個方式。蘇珊老師用白布漆上彩色的顏色,並放小東西與小偶…。
(2)澳洲人在說故事之前,會先拿兩根棒子敲打,稱之為故事棒”。

◎重點是:
不需要堅持儀式來讓孩子聽故事!
(儀式是為了迎接故事,而並不是一定要存在的)

☆儀式是為了讓孩子融入,而非堅持儀式本身
☆其實不是孩子需要儀式而是大人(老師或媽媽、爸爸)自己,大人自己需要準備才能進入故事。
其實蠟燭是為自己點的。




Nicole老師建議:
不妨創造符合自己、在地文化的說故事儀式,會讓自己說故事的時候更自在愉快喔!







----------------------------------

Nicole Schreyeck

資深華德福師訓老師,任教於德國曼罕姆幼教師訓學院。
培育華德福幼教師資及協助華德福學校主課程老師故事敘述及戲劇課程安排。
27年工作經驗,曾任演員及故事敘述者,在德國創辦華德福幼兒園。
經常旅行世界各地,曾居住肯亞七年並創辦華德福幼兒園。

----------------------------

十不理島其他華德福師訓筆記參考:
寫在Nicole戲劇課之後&華德福低年級到12年級的戲劇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