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2015年華德福師訓--Steinmann筆記.(系列最終回)


(圖註:令人如沐春風的Lother Steinmann老師,非常感謝您來台灣無私的給出和奉獻)


親愛的大家,久等了,
好酒沉甕底
來自德國柏林華德福師訓機構的Steinmann老師的師訓筆記又擱來囉!
這回還有Q&A時間
爆忙的阿停,還是要找時間將它打出來
因為它實在太太太精采了啊!!


(臉書分享無須告知,歡迎分享)請笑納!


------------------------------------------

【一】課堂時間


一、觀照自己,也能和世界聯結
(look inside yourself)
理論與生活無關,一定要真正的去生活
讓孩子看到自己,也看到世界,看到彼此的聯結
(三年級的孩子開始慢慢從故事看見自己)



二、如果我只是工廠的螺絲丁,
如果我只是做一個筆蓋的工人,就永遠無法感受一枝筆被完成的成就感。

當你無法感受請停止,去縱觀自己工作和他人的聯結。



三、誰創造了神?
1.當一個孩子問我:「神創造了人,那誰創造了神?」
孩子明白了一件事--"在那之前、在之前的之前…"

2.了解"永恆"(沒有起始,沒有終點。無需多做解釋)
在大爆炸之前呢?
即使我已是成年人,我仍不知道,留下未知讓孩子探索



四、幾何學
幾何學是一個認識『永恆』很好的過程
華德福的『徒手幾何學』--沒有尺、圓規
1.先畫圓,再請學生試著找中心點(先畫圓再找圓心,自己找,會讓學習更有趣)
2.用繩子畫圓



五、幾何學範例:


1.先畫幾個不同半徑的層疊弧形
(圖註:本網頁所有圖都是阿停回家自己繪製的,版權所有,偷圖必究)



2.至少花一節課,請孩子試著分別為他們找出中心點(找圓心)

3.每一條弧線都畫上一隻小人在上面跑(置入情感)
老師開始問學生:「這幾個小人揹著背包,背包裡裝滿食物,一路往上走,那他帶的食物要多或少?」(孩子開始學習圓周與弧線和圓心的關係)

老師補充:「假裝小人們都可以倒立行走,不會滾下來」




4.加入水平線


老師"第二天"再來問孩子:「昨天的事還沒完呢,最重要的一件事還沒做喔(停頓)……」

接著,老師畫了一條很輕、很淡的線在中間,老師問:「這條線是屬於上面或下面呢?

認識水平線,
老師又說:「想像那些小人下來了,走在這條直線上,他會去哪裡?」(老師請不要只是說,還要配合"動作",最主要是動作,不斷的、一直的、直直的走出了教室……)


回家作業:
請孩子在水平線下方畫出一樣的弧線,並且一一找出圓心。


◎共同發現:

---→走圓的:他會回來(老師示範)

---→走直線:他回不來了---→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

(時間,就是在這條直進的軌道上,沒有開端,沒有ending)


(天哪!根本就是神人的示範!
簡單易懂又有趣!
阿停深深深深的為這堂課和繞回這個饒富哲學味的endiing喝采!!!)




六、真理與民主無關
有時候少數人支持的,反而是對的



七、在每一次課程後,我們要練習試著(需要)給學生留下一些問題,自知是自己目前能力永遠也答不了的。

因為有答案,一切的學習就結束了!

東方人尤其需要學習:不要每一件事都給孩子答案!!




八、獨立的我

               ●它(上面的那個人)--你無法自己做出來,所有我的經歷才能堆積起來的

                ↑
--------------------------
          ↗       ↖

●我                      ●父母、他人


這個在你眼睛外面看著你的人
才是在發展的
你無法"教育"它,它只能自我教育
你可以教學生很多知識,但你無法教育他們的靈性,
一切人世間的事物必須自己親身去經歷,
也許,當有一天、有一個當下,他就自己打開了……(妙不可言!)




九、請仔細觀察到每個孩子

以下這張照片,是我拍下一個我在你們台灣某一間華德福小學看課時,一個五年級學生的樣子(阿停沒有翻拍,所以自己畫下來):
1.左撇子:是否會影響動作較慢?
2.頭歪一側:視力問題?
一個老師有責任關照孩子健康,不只是學習內容。
3.一個無意識會張嘴(嘴巴常自然開開)的孩子:是"沉睡"的,無法學習的。
老師們應該為他開一個會,分享彼此課堂的表現,做"補正教育"(竹教大暑假都有開這樣的課,來自加拿大華德福書院的補正教育老師余思靜教授。阿停這個暑假已經上完初、進階,受益不少)

我會這樣做:(老師開的"藥單")
1.打手:我每天花一點時間和他玩看起來很蠢的"打手"遊戲(好讓他"警覺"一點)
2.腳走線:訓練孩子警覺自己的每一步
3.走膠帶:長短不一的膠帶線,貼在進教室路線,孩子走的步伐要依膠帶走度跨出不一樣,使小孩醒覺。



十、編織讓我們"入世"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做很多手做

像這個樹枝和毛線的編織,小孩子都很愛(up and down, up and down...)



十一、一年級數學課
我曾在台灣某華德福小學一年級,看見一個老師在數學課講牛的故事,讓孩子先畫牛,最後要數牛的腳。

發現問題:
1.先畫牛的孩子:往往畫完牛,忘了老師剛剛的問題是什麼?
2.先數腳的孩子:是比較醒的小孩,這樣的小孩很厲害,他都會了,會想多學一點(一年級就有些孩子在數數時,連數手指頭都不需要的)

老師建議:
1.如果是數學課,不該畫牛,因為牛太難畫,建議是,簡單好畫的。
2.事實上,數學課使用的腦,並不適合冗長的故事



十二、形線畫會畫錯的孩子
是眼睛有問題?還是心智?讀寫能力?或是懶?
需先有"預備練習":分解開來,並用手指頭隨著老師在空中書寫過,這非常重要,老師不可省略。


十三、因材施教
我看他(努力還是失敗的孩子)說:「我看見你的努力了」


十四、個人的自由
孩子喜歡展現所學,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會的孩子上台多做一點。




【二】、Q&A時間                   
一、第一位率先舉手的是一位辣媽同學(身份是媽媽)問:華德福教育如何看待過動兒?

老師回答:
華德福建議孩子做"補正教育"。

家長總覺得送到學校問題會被解決,但其他孩子或家長會抗議。通常我們在德國會用試讀的方式,試讀結束,再開會決定(加拿大也是如此)。

我在東京華德福學校,也有看過媽媽進入教室陪讀的情況,在老師的同意下,效果也不錯。


二、這位綁馬尾同學要問:請問建議媽媽是老師的身份,可以教到自己的小孩嗎?

老師皺眉回答:
不建議。

媽媽和孩子可以同校,但不要同班。
應該異子而教。
小孩一直在父母的眼光下,無處施展、遁逃,無法展現真實的自我,同時也被別人用放大鏡看待,是很可憐的(Steinmann老師舉自己的例子,他說他的老爸也是老師,當時他一直很抗拒



三、一位像仙女的同學問:我該怎麼知道自己與別人"人生的使命"?(哇,大哉問!莫非肯德機爺爺老師也有像台灣的土地公?)

老師回答:
我無法評論別人的"業",但我可以幫他找出來。
史代納說:「我們對世上做的事,有一天都會再回來自身」
即使在生命結束,其實一切都還沒有完,這件事無法發生在天堂,一定要發生在同一個地方…(地球)

「死亡只是一個門,讓你去另一個世界」
我沒辦法把錢、興趣、習氣…等帶走,你不只失去了肉身,而且失去了你的情緒,只有留下生命的果實,你在此生學到什麼,當你是赤裸裸的,這個"吾(靈魂)"會繼續下去……


四、如何看待有說話問題的小孩?

老師答:老師和家長會一起討論"出生的第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不知道台灣有沒有運用舌頭的口語訓練?
我們德國的小孩需要練習繞口令(德文有很多氣音)
可以唸詩,詩是要用語言來說的。
我們也可以藉此聽到孩子的發音

如果孩子要說話,他就必須先學習閉上嘴巴

一對一的訓練不好,我建議孩子可以找他的好朋友陪同,三個人最好,做嘴巴的醒覺。


五、我如何把我的頭連結四肢?

老師答:有同學提"中國氣功",我想你們文化早已經會了。



六、家庭訪問要做什麼?

老師答:首先,老師和家長並不是朋友關係,但是有信任關係。

最重要的,我會用這個孩子上學的方式去他家,例如他是騎腳踏車來?坐車?還是火車?
感受他上、下學的情緒(媽媽咪啊,我又感動了…)

到府時:
1.先看孩子的房間
2.他看什麼書?
3.他在家都玩什麼?
4.當孩子去睡覺,我才與家長聊天,此時的父母會比班親會時說的更多;例如:怎麼生的?懷孕過程?爸爸的工作?孩子怎麼入睡?怎麼起床?有沒有吃早餐?怎麼上學的?


老師補充:
睡眠非常重要
每天都要平穩、安祥的入眠
我喜歡5-5:30起來工作



七、有一位犀利的同學問老師:老師與學生如何看待重大的社會新聞或案件?(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很讚!這也是我教學生涯中,比較難拿捏的部份)

老師答:
來華德福上學,不代表進了天堂,不用聆聽世間的苦。
我們也有發生過七年級的孩子被搶劫,
我認為社會案件與事件是有師生談它的"必要"。

當時2015年3月的這一週上課,剛好發生德航機師自殺撞山的意外事件,Steinmann老師說來十分有感,他說:「進一年級都可以討論,不用避開,因為其實大家都知道、會聽到,也避不開」

我們會去想死者的家人的心情
不與孩子討論案件或事件的細節
老師在準備開始之前,要先釐清問題,你想談(不討論)什麼?

請注意:
我們不討論,我們只是"談"!

開頭可以是平淡的口吻說:「今天早上我聽到一件事……」
然後也緩緩平淡的語氣結束
(這讓我聯想到電影手法:淡入→淡出

真相是,
這世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其實沒有一個真的有結論,
我們外人更無法下結論,
然後會有孩子想分享親人的死亡……,
我們點頭聆聽,然後不評論,結束。

學習對任何事件上的討論,都不去下結論。


最重要的
好事vs壞事有一樣的重量
我們對小孩要多說點好事,
或許一件壞事裡面也有好事的發生(老師去抓出這個"好")

我們在孩子的心靈維持了
讓他們在這些挫折和負面的訊息中,在這段低氣壓裡,仍然可以長出勇氣
讓他們毫無畏懼的長大
(而不是用大人的言語去恐赫小孩)


大人不該毫無保留的告訴孩子

請捍衛孩子的童真!


(阿停對以上這番言論已經拍案叫絕幾乎到打破桌子的程度!!!感動的淚~~~!!)





八、一個老師身份的女同學細心的問:班上有小團體怎麼辦?(這個問題好像每個班都會發生)

老師笑著說:of course,我們德國也有啊(老師的意思是,有人就會有,超正常的啊)

老師解釋小團體的形成:
1.先男、女分化
2.強者領導
3.有人游離

小團體之於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在於"歸屬感":inside vs. outside

當孩子和小團體打扮一致、黏在一起行動
我不認為有什麼不對
這是人類為了發展自我意識的一個過程:『我是好的、被挑選的,沒進來的是我不喜歡的、不好的』

老師只要清楚目前班上的狀況
適時用一點班級經營的小技巧讓他們有時候可以融合
有全班一起做什麼的時間
比如:旅遊、戲劇演出、合唱……
每個人都分配到工作,有自己的責任。


當然,也有人是全班都不喜歡的。
老師藉由說話是沒有用的(如:「請大家不要排擠他」、「跟他玩」…這樣的話)
老師有責任去發現、找出他的能力和專長,
讓他有表現給大家看的機會,
一段時間讓這個孩子變得堅強,
融合一個班,本來就需要一段好長的時間,
老師的心態是等待,不急切的期待。


之前老師有舉一個例子,他有個學習能力不佳、不受歡迎的學生,有一天這個孩子告訴他:「老師我有養鴿子,我可以帶鴿子來學校嗎?」

老師說好。於是第二天孩子帶來了鴿子。

老師請全班到操場來,男孩說:「我養的鴿子知道家的方向,牠可以自己飛回家喔!」

當這個孩子把箱子打開,這隻鴿子在操場上空盤旋了幾圈,就朝男孩的家筆直飛回去,全班同學齊聲鼓掌,為男孩歡呼叫好!
從此,這個男孩成為班上的明星學生,到畢業都沒有人際關係的問題。
後來我這個學生在丹麥成為一個很有名養鴿子的人。

給被排擠的孩子一個公開表現他強項的機會,甚至,可以改變他的生命。



------------------------------------

以上,是Steinmann老師在今年我們班師訓的最後一堂課,深入淺出,精采絕倫,阿停在此分享,也感謝同學的支持。





意猶未盡,還想複習前二堂筆記的同學,請按連結:

















9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