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被討厭的勇氣》筆記重點與心得分享(完整版)



近來有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不但蟬連各大書店前幾名許久
甚至連全省大賣場加熱湖都有在賣
快要到人手一冊的程度
很多同學、媽媽、捧油、姊妹們有買,
聽聞有人卻只翻了幾頁就放進冰箱,歐不~是放到書架,
阿停深感可惜!
因為它雖然在講很深的東西,卻又如此淺顯易懂!
當然裡面仍有一些待探討的部份

試著分享所劃的重點,
跟有興趣了解的島友、同學做筆記心得分享:


◎請由此進:
一、首先要知道,這本書主要是在講阿德勒心理學。

二、我們都知道阿伯勒是一種樹,妳要問『阿德勒』是什麼碗羔?
阿德勒出生於奧地利(哇~是阿停全世界最愛的國家耶!)→讀者:妳好像有硬要沾到邊的fu?(有嗎有嗎?)
創立「個體心理學」,
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三巨頭(通常後面那兩個人我們比較熟)

二、這本書是在講一個哲學家(我想先叫他阿魯巴老師)如何說服一位年輕人(這是我的筆記,我想要叫他B哥)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世界無比單純、誰都能獲得幸福」的故事。



【正文開始】:
一、為什麼顯少人知阿德勒?

『連阿德勒自己都說:「或許有一天,不再有人記得我叫什麼名字,甚至連阿德勒學派曾經存在的事,都會被忘得一乾二淨。」(好感動!阿停也認識很多大師,卻從不大聲嚷嚷、不留名,只留下深深深深深…足以憾動許多人改變一生的影響力…。正所謂「真人不露相」!)

他認為即使那樣也無所謂,因為當世人遺忘阿德勒學派的存在時,就表示他的思想已經從「某種學問」蛻變為人們心中的共同感受了。(水啊!)』p.28


二、B哥問阿魯巴老師:「為什麼大家都想改變?因為大家都處在一個無法改變的狀態。如果可以輕易改變,就不會特別期待想要改變了!」

於是B哥舉了一個宅男友人坐困愁城,死守四行倉庫不肯出門的例。

阿魯巴老師回答得很漂亮:「在不知道什麼是愛的情況下長大成人。
所以,不只對於和別人的互動感到恐懼,
也無法踏出房間一步。這是有可能的吧?

可是,
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
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
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
我們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
而是現在的『目的』

你的朋友並非『因為不安,所以無法走出去』;
要反過來想,是因為『不想走出去,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

如一般的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
都只會說:『你現在所受的痛苦,是因為過去的某件事。」
然後安慰你說:『這不是你的錯。」就結束了。
可以說,有關心理創傷的討論等等,
都是決定論的典型。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p.30~35


重新賦予經驗的意義---是令人讚嘆! 對到要拍桌子的思維!
然而,事實上,這對一般人而言,並不容易,
比如:「有人莫名其妙打我」
如果我要轉換掉"受害者"的位置,
要變成:
「因為我的表情、動作和那股怯懦的模樣,吸引了他來打我。
而正因為他打了我,讓我明白自己的愚蠢,
也看見自我內在對那種人的憎恨,
於是,更需要精修自己」
當然我們知道後者的思考,會活得比較快樂
但試問,有多少人能輕易切換成功?
這也正是人不斷要練習"自我觀照"的原因)

補:這也是阿停仍持續去上心靈課程的原故--
因為我無法每件事都做到自我轉換。
(我的心靈課程老師從來不只是要我們只看見過往的傷痛,還帶著我們待在痛苦中感受與覺察,學習練習"自己"去切換、扭轉它…)



-----阿停再跳出來分隔線----
當事件已然發生,
用現在當下產生的行為,只用去回溯源頭的方式,
比如很多同學常說的:「因為我原生家庭(爸爸、媽媽)管教我的方式是用打罵的,所以我常常會管不住自己想打罵小孩的衝動…」---‧這就是"決定論"無誤!

比較"台一點"的說法:「妳會被打,那是妳的命。妳小孩被妳打,那是妳小孩投胎到妳家的命運。怨不得人」

無論是比較學術(原生家庭)的說法、或台式說法
裡面是不是仍充滿很多悲情與無奈?

阿停也是受打罵出來的小孩,
在讀研究所兼修教育學程時,人生第一次聽到師範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說:「小時候被父母打的小孩,以後會打自己的小孩,沒有例外…」
我下課立刻奔去問他,他仍睜睜的說『理論上,妳絕會如此』!
於是,那夜我淚眼婆娑、徹夜難眠
對一個二十出頭歲、又自知熱愛小孩的未婚單身女學生來說,
知道這樣的『命』,情何以堪?
怎不悲淒?

但現在我知道,那裡面大錯特錯!

陷在「決定論」,
便是將現在行為的主導權賴給從前發生的事
其實是不負責任的,
卻是最簡單、最輕鬆的方式!
(因為當事人就不用改變,怨天由人就好了啊!)

然而阿德勒的偉大,是發現能夠推翻它!
也與許多人一起了解了理論,實踐著,並讚嘆著…
正因為許多人推翻了它、推翻了心裡的那隻鬼
於是正經驗著推翻它的愉快
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主人!
活出自己的路!(而不是什麼"鬼命論"!)
這也正是為什麼阿停大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原因!

--------------------------------
三、B哥不服氣,又問阿魯巴老師昨天下午跟某服務生大發脾氣的事。

未料,阿魯巴竟神回:「你並不是『受憤怒的情緒驅使而大聲吼叫」,你完全是『為了大聲吼叫而憤怒』P.39

(清明的媽媽或老師們啊! 可曾想過,您的孩子有時在外受了委屈而哭泣?並不是對方的錯,而是您的孩子只是『為了想哭』,而『製造了讓自己委屈的情境』? →粉絲跳出來:阿停難道妳不怕被妳的網友媽媽們打死? (哇咧~妳沒看到我已經腳底抹油了嗎?XD)

「選擇用更粗糙直接的手段想讓對方屈服,憤怒的情緒就成了你的工具。」P.40

「憤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
一個生氣的母親,
接電話卻可以瞬間壓抑下來(這例子真的太妙!!!)
電話切斷之後又可以再度發瘋
這位母親並不是抑制不住憤怒而破口大罵,
她只是為了要用高分貝威嚇女兒……

憤怒是為了達成目的的手段…」P.40

(看完以上這段,又有誰還在說:克制不了自己想打罵小孩的衝動?
其實大人內心明明知道:會想打罵小孩,只是圖"控制"的快速和方便,
自我管理好憤怒的情緒、克制自己打罵小孩的衝動行為,明明就是可以做得到的事啊!)

四、
問題不在『經歷過什麼事』,而是『如何解讀它』,
佛洛伊德的決定論是變相的宿命論(就是阿停剛說的,我們老一輩人常在說的「妳的命」降的話,素不素?素不素?)
才是通往虛無主義的入口。
你要認同那樣的價值觀嗎?

如果妳認為『可以改變的』
就絕不會把決定論當成人生價值觀的基礎,
而必須以目的論為立足點。

其實佛洛伊德式的決定論,才是否定我們個人自由意志,
把人視為機器的理論。」P.43--- 精采到已經拍破桌子!!

(以上都是截取文章中的字,藍色部份是阿停自己加的喔!)


五、同學一定要問:那要怎麼改運? 歐不…是改變?

阿魯巴老師說:「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P.45
所以您看看,那階段是:1.不知道→2.知道做不到→3.知道努力去做→4.知道也輕易能做到。如果妳已經"知道"自己的不足或缺點,其實已經在改變的道路上,是可喜可賀的事喔!阿停抱~)


六、「現在的你感受不到幸福。為什麼?
因為你不愛自己,
所以把『變成別人』當做愛自己的手段,
你想變成像Y一樣,拋棄現在的自己。不是嗎?

聽好了,不論你多想變成Y,
都不可能重生變成他本人。
你不是Y。
你只要是「你自己」就行了。」P.49


「先接受了『現在的自己』(比如我是一個看到男生就會臉紅、害羞的女生,更深入去看見自己缺乏自信),不論結果如何,都會擁有前進的勇氣」p.71

(因為願意停下來觀照自己,為什麼「看見男生會臉紅」這件事→ 發現自己原來好沒自信,等於同理了自己的脆弱(將思考積極的化為行動)去找工作、去學技能…→變成有自信的女生→ 男生後來一隻一隻像飛蛾來找妳…→ 結果?
嘿嘿!當然,
最後結果一定是化成比翼鳥雙飛去了,
而且跟"臉紅"這件事完全沒有關係了哩!
結果?
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妳已經擺脫了"看見男生會臉紅"的這個命啦,是不是很神奇呢?!)


經典劃線: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P.49


七、承上,所以→「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P.50

「所有犯罪的人都有讓他犯罪的內在『正當理由』…對當事人來說,他因為自以為的『正當理由』而採取行動…,是在執行『自以為好』的『善』事。當然,這裡所說的『善』並不是指道德上的良善,而是『為了自己』的善。」P.51(有沒有發現小孩打人常常都有自己的理由?因為他內在也有一個這樣的感知系統)


「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如果繼續保持『現在的我』,
該怎麼應付眼前發生的事,結果又會導致什麼狀況,
這些大概都可以靠經驗推測出來

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

想改變
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
要有『變得幸福的勇氣』  …」p.56-59

(維持在慣性是輕易的,卻也同時維持了痛苦的人生)



八、煩惱從何而來?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P.74

「要在人際關係之中不受傷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一旦踏出與人建立關係的那一步,就難免會受大大小小的傷,
同時無法避免的,自己也會傷害某些人

個人就能終結的煩惱,也就是所謂『內在的煩惱』並不存在。
不管是哪一種煩惱,裡面一定有別人的因素介入其中。」P.73-76

(這裡作者鋪了一個梗,他明確的指出:眾生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那麼要怎麼破它呢?
答案實在太難,但也太簡單了啊,請繼續往後看…)



九、那你一定要問,孤獨一個人就好啦,不就沒煩惱了嗎?
那我又要問妳,孤獨是什麼?

阿魯巴老師回答得非常精準,他說:
「會感到孤單寂寞,
並不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緣故。
當你實際感覺到那些原本圍繞在你身邊的社會、團體還有其他人,
竟然將你排除在外時,
那才是真正的孤獨

我們就算要感受孤獨,
也需要其他人的存在(阿停拍拍~)
換句話說,
人,只有置身於社會的脈絡中,
才能稱為『個人』\」p.74



十、B哥他看見報上有同年紀的人卻很有成就,會感到自卑

阿魯巴老師說:「『自卑感』這詞的發明者,正是阿德勒」

原意是:自我價值感覺較少(英文我懶得寫,台式說法:自我感覺不良好,降很懂了厚?)

阿魯巴老師卻說:「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解釋」
主觀有個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任由自己選擇」P.77-81

(YES,所以,讀到這句,大家應該已經海闊天空了吧?
個子小的人覺得自己矮不隆咚會讓人瞧不起,其實是"自己想的",
他也可以降想:"我個子小,對人沒有壓力,大家都喜歡我"
於是,因為他總是笑臉迎人,朋友就愈來愈多

作者在指出:正因為我們可以主觀的選擇,所以每個人都能擁有控制自我人生的全然自由啊!!!!(搭配尖叫!!!)千萬不要再賴給別人或過往傷痛了!)



十一、自卑情結
除了自卑感,還有一種東西叫「自卑情結」

怎麼區分?
如果說自卑感是一種fu,那麼自卑情結就是那種fu已經幻化成一個複雜的系統,被自己搞大,變成一種性格或直接形成人生故事
通常這樣的人不太能自知,
只有在夜深人靜時,才會感到莫名空虛、想哭
偶爾會突然覺得好像沒有在做自己的無力

1.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之中
a.「展現權威」就是其中的一種
(愈愛用權威示人,或打、或罵小孩的父母,其實反看自己的內在,是不是原來你根本不知道怎麼教小孩?其實自己根本很空,才會使用"權威"這個招術)
b.裝扮上極度崇拜名牌
c.謊報學經歷

2.炫耀不幸
(這種人在台灣存在最多,總令人好想要問,當妳/你一直重覆說著過往的痛苦事件,召喚了眾人的同情後,對現在的人生,又有什麼建設性的幫助呢?)

阿魯巴老師說:「…說著自己的出身或成長階段中所遭遇的不幸,當別人試著安慰…藉由自己的不幸,好像變得『特別』事實上是憑著不幸,想要高人一等的心態

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想要支配對方
在我們的文化裡,軟弱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

(很可悲的,不只在日本,在我們台灣也是,眾人總喜歡同情弱者,只要示弱的那方,好像就是最後贏家,也就不用再正視事件發生的原因,也不需要去處理?
殊不知看似受害者的那個人,也許在某種情況下,他/她或許是加害人呢? 請同學隨時在事件中保持一顆清明的心ok?)

然而這樣的人雖然看似得到了甜頭
事實上,卻會嘗到最後的苦果;

阿魯巴老師說:「只要把不幸當成讓自己『特別』的武器,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不幸的狀態」 (以上全部的自卑和情結部份在p.89-93,十分精采)
(也就是,當你/妳決定和惡魔打交道,事實上,你/妳也將自己交給了惡魔,成為那隻鬼!)

十二、「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
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

不和任何人競爭,只要向前跨步就行

由一個爭奪勝負的地方引退
當你決定要做自己的時候,
競爭一定會給你帶來阻礙。」 p.95-97
(阿停已淚~)

十三、那別人跟我的關係又是什麼鬼呢?

「人際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就無法從煩惱脫身
最後,全世界都會被你視為『敵人』
必須不斷贏下去
也沒辦法相信別人

競爭的可怕就在這裡
就算你不是輸家
就算你一直獲得勝利
但只要你置身兢爭之中
內心就無法得到片刻寧靜…」P.98
(進了小學後的小孩,常常用"分數"看人,
說『那個今天數學考58分的小美』和『今天國語考100分的小明』…
將同學的名字上都冠上一個分數來跟媽媽講話,
小學就用分數評判孩子究竟合理嗎? 
因為成人圖方便,將孩子陷入一個需要一直競爭的關係
shit~讓孩子的心片刻都無法寧靜下來,真的是十分殘忍的事啊!

「因為活在兢爭之中
對他們而言
世界是一個危機四伏、草木皆兵的地方

其實,就算我倒立在路上走,也不會有人在意!

自我意識過剩的反應(以為自己很重要)

一旦脫離了競爭模式,就沒有勝過別人的必要
便可以從『可能會輸』的不安中解脫
打從心底祝福他人
甚至為他人的幸福提供更積極的貢獻

只要感受『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對世界的看法就會有所不同!」

P.99-102

(所以最後,阿魯巴老師提出了『夥伴論』,
如果人際關係是眾生的煩惱源頭,
那麼就改變它!
將所有的人,都當夥伴。
也就是佛家常說的,這世你所接觸的每個人,都有其緣由,
其實每個人都是來幫助自己修行的人! 
甚至在行為上,還能做到主動的付出與真誠的對待和交流。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妳/你所給出的,無論善或惡,宇宙都會加倍回饋到你/妳身上!)


十四、那麼愛是什麼?
「在彼此束縛之下而結合的關係,是撐不了多久的

人只有在感覺
『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
才能真正感受到愛」P.120

(在奧修的愛情圖裡,是兩個雄偉的大樹,因為自我成長得很壯大,終將在空中交會、互相輝映,形成愛情結合的力與美,而非緊緊相擁或任何形式的束縛)


十五、為別人而活如此不快樂,為什麼我們走不出來? 真相竟然是…賞罰教育!

我們在尋覓的「認同需求」,
事實上是受了「賞罰教育」的影響
(您看看您看看,使用「賞罰教育」的後果有多可怕!!!)
最後這個人長大就會變成:
『如果沒有人稱讚我,就不採取適當的行動』
『如果沒有人處罰我,就做出不當的行為』
(真的是很恐怖的,殊不知這樣,就是在為人而活的人生啊!)

阿魯巴老師強調:「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P.137-140


----------阿停跳出來分隔線--------
事實上是在說: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別人而活!

這句話看似簡單,
但在深受賞罰教育下長大的我們,
卻仍常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主的在尋求誰誰誰的"肯定"

在家裡等爸爸、媽媽肯定
在學校等老師獎勵(有被老師獎勵回來的時候,媽媽又會獎勵一次,可怕的重覆加強,殊不知到頭來都是人生的毒藥…)
於是,等這個人長大成人進入社會
工作要老闆、同事誇獎,
得不到就會莫名悲傷
在關係中要得到伴侶不斷肯定,
不然就會覺得有些失落別人一忙,就要懷疑「他是不是不愛我了?」的病態心理)
都是掉進了"為別人而活"的陷阱之中
(而這個陷阱卻是從小家人、親友、老師…等最親密的人一起幫忙挖的…><)

↑所以,請不要再幫自己小孩挖這個洞了!

無論如何,都不要太誇張的賞罰
比如妳家的小孩做對一件事向妳展示、或畫了一個美麗的圖要妳看
請不要再說:「妳好棒!妳怎麼這麼厲害!」這樣的蠢話
只要平靜的口吻說:「寶貝,謝謝你/妳分享我,看見妳/你自己創作的作品」
只需表達感謝

蠢阿停也在學習的道路上,
來,讓我們來試試『感謝造句』:
「謝謝你告訴我這件事,我知道了」
取代「你好棒,你怎麼知道獅子是肉食性動物,好聰明!」

「謝謝你主動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因此維護了環境的整潔」
取代「你好棒,你會自己丟垃圾,太厲害了!」

「謝謝你分享我 你在學校學到的這首歌,我覺得被感動了!」
取代「你好棒,誰誰誰快來聽,你兒子在唱學校教的歌,好厲害一教就會唱了!

------------跳回來------------

切記,是「認同的需求讓你不自由」!P.161



十六、「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

「只要問自己:『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和自己無關的事,就學習放下,並給出一份真誠的祝福…)

B哥舉例「用功讀書」是孩子的課題,
但「要讓孩子用功讀書」本來就是父母的課題啊,不是嗎?

非也,
阿魯巴老師哈哈大笑,大人的詭計大人不知道嗎

於是,阿魯巴如此帥回:「世上的父母的確常說『這是為你著想』這話,
但是很明顯的,父母明明就是為了自己,
也許是為了面子或虛榮心,或是滿足支配欲等採取的行動。
也就是說,根本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父母自己)
正因為孩子察覺到這種欺瞞行為,
才會有反彈的舉動。」P.146
(戳破大人的謊言,就像我常在問的,妳不給小孩玩沙究竟是真的怕小孩被細菌ㄎㄟ 到,還是只是妳自己的擔心,擔心衣服洗不乾淨、擔心等一下回來被長輩唸…。阿魯巴點破的這點真是水水水…水啊!!!


十七、把他人的課題切割、捨棄
這就是讓人生卸下重擔、變得單純的第一步P.150

(這也是阿停十年前人生第一次上心靈課程時,走的第一個課題,與原生家庭在心理上做切割,那天我從教室出來,腳步竟輕盈的真實感覺到好像能飛~)


十八、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需要一點距離的
當彼此之間距離太近、太密切的時候,反而無法正面對談 P.158

(承上,
一個媽媽想贏回小孩的心,就必須放手讓他遠遊
一個老婆想贏回老公的愛,就必須讓他適時獨處
一個朋友想贏回其他朋友的關心和重視,就切莫朝朝暮暮相處
我深深認同
人際關係
真的需要一點距離
那名為 尊重 與 信任)


十九、為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將自己人生託付給他人的做法,是對自己,也對身邊的人不誠實的生活方式。P.164


二十、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當阿魯巴老師下結束:「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P.167

B哥當然真的尖叫了!

(事實上
他指的是「做自己,可
並非做討人厭的事能付出的代價是:被人討厭」
那麼,你還是要這樣做嗎?

阿停要問妳的是:
如果對得起全世界,
卻對不起妳自己,
妳心裡又過得去嗎?

阿魯巴老師說:「變得幸福的勇氣中,包含了『被討厭的勇氣』。當你獲得這種勇氣的同時,人際關係應該也會變得輕鬆了吧。」P.170


二十一、人際關係的王牌由『我』掌握P.170

B哥提到童年被父親毆打,所以無法和爸爸講話。

阿魯巴卻ㄉㄧㄤ了他一劑:事實上,你是為了不想和父親保持良好關係,才會在心裡常常浮現出這段被他毆打的記憶。 P.172(太讚了啊!!!)

------------阿停跳出來分隔線------------
這段有很深的東西,
但是文章中直接這樣破B哥的梗,我覺得很妙!也很為他捏把冷汗!

比如有些學校或安親班,直接拒收特殊生,
他們可以指出特殊生的種種"麻煩"
事實上是因為該校無法花時間在特殊兒童身上
是該校的無能為力(其實只要坦白承認就行了啊)

B哥因為要和這樣個性的老爸相處實在太困難,
於是才讓記憶中的被毆打情況不斷成為印象最深刻的事,
好讓自己有遠離父親的理由

這個思維很妙,但很讚
將過往傷痛不再成為事件的因
而讓自己免於掉落"受害者"的角色裡

不過,
這仍需要耐心、細心去觀照自己每一個言行,
會發現我們人性總是會圖最便利、偷懶的方式在生活著
卻始終痛苦著
---------------------

阿魯巴老師解套:「當你知道這張修復關係的王牌在我手上,只要我改變『目的』,問題就解決了」P.173

比如,我想和某人和好
就必須先抹去別人傷害自己的記憶
那個主導權其實在你(而不是在傷害你的人)

「大多數人總認為人際關係的王牌在別人手上
所以才會在意『不知道那個人對我的感覺怎麼樣』
而選擇了滿足他人期望的生活方式
可是只要懂得課題的分離
應該就會發現所有的王牌都在自己手上
這是一個新發現」P.174


二十二、那麼如何能幸福?

「幸福的關鍵也在於人際關係」 P.186

「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為對他人的關心」P.187

當你完全只在乎『別人是如何看我』,
既不快樂,也無利於人
其實是非常自我中心的
如果能切換成「我不是世界中心」、「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而活」
正面去迎向人生的任務

「所謂的歸屬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的」

P.189-194


二十三、如果在群體中得不到肯定怎辦?

「我希望你留意的是『還有更多其他的共同體』,
尤其是『有更大的共同體』存在

如果在學校沒有立足之地,只要往學校以外的其他地方找就可以
區區一張退學通知就能切斷關係的共同體
你和它之間的關連其實也不過如此而已

一旦知道世界有多大,就會了解自己在學校所受的痛苦
根本是『咖啡杯裡的風暴』
只要離開杯子,
連狂風暴雨都會變成微風」P.198

(這也是阿停之前跟有媽媽討論過的,
如果那個學校老師不喜歡妳小孩,
記得一定要讓這孩子接觸校外團體,比如上個才藝課,
讓他不會因被一個人否定,而否定了自己整個人,
讓孩子知道,世界上可以有不喜歡自己的人無妨,
因為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喜歡我們的人)

(有同學會不服氣的說,
那難道這個被大家討厭的人就不用改變自己了?
但阿停要反問你:
大家一開始討厭這個人,又是出自於什麼心態?
另外,這個被討厭的孩子,
難道又會因為被人討厭而改變?
不被愛的小孩,又怎麼可能變好?


二十四、「當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遭遇困難,
找不到出口的時候,
首先要『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P.199

(讓我想到這也是英國哲學家盧梭不斷強調的"回歸自然",
當人類有以"大自然"為最大的共同體的這個意識,
便能意識到地球的存有,
而能感受被大地之母源源不絕的疼愛與無盡的包容(而不是只在乎人世間的小情小愛)
也能守護地球,盡己之力)


二十五、「如果你得到稱讚會覺得開心,就等於承認自己沒有能力…
因為稱讚這件事是『有能力者給無能力者的評價』」P.209

(阿停再說一次,請不要再亂稱讚小孩,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真的只要說:『謝謝你+(具體描述那個行為)』,即可過關,感恩!)


二十六、「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是對他人有貢獻的」P.211
(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我是不是快被讀者打了?XD


二十七、「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勇氣」P.211
(已淚~)

二十八、「不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P.212
(如果每個人都能如此,煩惱已無矣!
就好像繪本《什麼都不怕》裡,
咚不巴說的,快樂的密訣在於:「一心為人好,就忘了煩惱」!)


5☆!二十九、
「我們不以『行為』的層級,
而是以『存在』的層級來看待別人
光憑"他本身的存在"
就值得讓人表達喜悅與感謝」P.215(←這是精華!!!也是這本書最深的地方,最高的境界!人只要真實的存在,就有它的價值,而不是用力去做什麼!!!)

「請大人誠實看待孩子原有的樣貌,
不與任何人比較
對他的存在感到喜悅和感謝
不要由理想中的模範開始扣分
而是從零出發。

這麼一來,
就能對於『存在』有所感受及表示」P.217


三十、相信別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 P.237


三十一、
「悲傷的時候,就盡情的悲傷呀
正音為想要逃避痛苦或悲傷
才會綁手綁腳
沒辦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P.242
(想和好多親人朋友說,請允許自己悲傷,也允許孩子,可以擁有「盡情悲傷」的權利!)


三十二、「所謂的『貢獻他人』
並不是捨棄『我』去為某人鞠躬盡瘁,
說穿了,
是為了實際感受『我』的價值才做的」P.244


三十三、「所謂的人生,就像一圈又一圈跳著舞,跳著的每一個瞬間,成為一連串的剎那。然後當你回過神一看,才會發現:『啊!我已經來到了這裡!』」P.272(非常精妙的比喻!)

「只要跳舞的『當下』是充實的,就已經足夠」P.272

(沒有目的,而只是活在當下的人生觀)


5☆三十四、以下這段文字是我覺得整本書最妙的,令阿停佩服五體投地
當B哥質疑阿魯巴,沒目的而活,也太龜了吧?

阿魯巴神回:「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站在劇院的舞台上。
這時候,如果整個會場的燈光都點亮的話,
應該連最後方的觀眾席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吧?
可是當強烈的聚光燈打在你身上的時候
你恐怕連第一排都看不見

如果為『此時、此刻』點上閃亮的聚光燈,
應該是看不見過去,也看不見未來吧。」P.276


------------阿停跳出來分隔線----------------
如果只活在當下,就不會一直回憶從前(好事或壞事),更不會往前設定什麼目標要達到哪裡的彼岸(因為認真活在當下的人,是沒有什麼彼岸可言的)。

記得人生第一次投稿文學獎,
當時阿嬤生病,我在台東唸書無法陪伴,
將滿腔思念化為故事(寫一個女孩去尋找拯救阿嬤的方法),
那篇故事我寫了一天一夜,沒吃飯,也忘記睡覺,
全然在故事裡…
當故事結尾阿嬤恢復健康,我也昇華到了天堂!
後來那故事得了大獎,當然很開心,
但對我而言,
其實得獎與否已不重要
我在書寫故事過程已療癒了自己
得獎還沒有當下那份投入來得真切和快樂呢!
---------------------------------------------



三十五、「人生都是很單純的
一點也不沉重
只要認真地活在每一個剎那
沒有必要太過嚴肅」 P.280


三十六、「當你站在『實現式』的觀點來 看,人生一直都 是處於終結的狀態」P.280(已淚~)


三十七、「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
沉溺於過去
不斷張望未來
讓自己所有的人生都映照在微弱的燈光下
還以為自己看見了什麼」P.281



三十八、「誰要是討厭你,就讓他討厭好了,只要活得自由就行」P.285



最後,將書中B哥說出的詩句,一併在此分享:

主啊,求您賜給我平靜的心
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
賜給我勇氣
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
並請賜給我智慧
去分辨這兩者的差異」《第五號屠宰場》(馮內果)P.235



阿停在此分享、推薦
這本很美、很動人、很深卻很淺白的書


---------------THE END-------------

.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給寶寶的話

(圖註:我一時找不到zina的,這張是Bob與阿停的相見歡)


六年多前,當我懷老大時
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因病過逝
(請不要問我為什麼懷孕都有親人往生,我也不知道~/__\)
那時購買翻看大量靈性書籍想自我療癒的我
在偶然的機緣下,翻看並抄錄下這段文字
那是作者希望每個懷孕母親每一日都能為自己腹中寶貝所說的話:


「我親愛的孩子

我深感到祝福

因為你選擇我 

作為你這次在地球新生命的神聖靈性的照顧者和滋養者。

我承諾會盡我最大的努力,

給你安全、健康和快樂的生活。

並幫助你 和創造你那隱於你內在上帝的神性聯結,

願你保有所有前世的喜悅和智慧,

並將所有前生的憂傷、恐懼、疾病,

和一切的負面釋放,讓它們永遠消散於聖靈的白光中。」




那時除了每天照三餐服用心經與大悲咒
還有唸《小靈魂與地球》(尼爾.唐納.沃許)給肚子裡的寶寶聽,
另,睡前都會唸的,就是這段文字
其實一直到zina誕生後一歲之前,
我都還常常在寶寶剛入睡後唸給她聽
唸的時候總是很有畫面
我似乎能見到嬰兒就籠罩在白光裡面……



這段文字被抄我在當年的行事曆中,

(圖註:哈,阿停醜兮兮的字~XD)

這幾天打掃時又拾獲它
在她已經快要六歲的現在讀起,還是深深的感動
回憶出生到現在的點點滴滴,更是心有威威…
在此分享我的島友媽媽、準媽媽與所有的媽媽們




And是說,
如果每每能將生命關係的起滅用更加宏觀的態度俯瞰
究竟又有什麼是我們需要此時此刻努力一直堅持怎樣就是不肯放手的呢?